俗话说:“不怕七月十五的鬼,就怕端午节的水”,这是什么意思?

端午节又叫“端阳节、龙舟节、天中节”等,是中国传统的四大节日之一,它是集拜神祭祖、祈福辟邪、欢庆娱乐、饮食为一体的综合民俗大节,龙舟文化和吃粽子是两大主要习俗,贯穿了整个中心思想,端午节是“飞龙在天”吉祥日,在国际世界上影响广泛 。

俗话说:“不怕七月十五的鬼,就怕端午节的水”,这是什么意思?

明天就是端午节了,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端午节的俗语 , 就例如这一句“不怕七月十五的鬼 , 就怕端午节的水” , 让人百思不得其解,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?一起来看看 。
“不怕七月十五的鬼”七月十五是中元节,民间俗称“七月半、祭祖节”,主要习俗是祭祖,民间称之为“鬼节” , 传说这一天鬼门关大开,被禁锢地狱的冤魂厉鬼会走出地狱,来到人间,进行短暂的游荡 , 享受人间烟食 。
俗话说:“不怕七月十五的鬼,就怕端午节的水”,这是什么意思?

【俗话说:“不怕七月十五的鬼,就怕端午节的水”,这是什么意思?】
人们普遍认为这一天不吉利,小孩子晚上不出门,不可结婚,不可买房,既不嫁娶,也不搬家等等,万一遇见不吉利的事情,岂不是倒霉 。
“鬼”在民间的影响力很大,再加上一些电视剧的渲染 , 故事情节已经刻画在内心,尤其到了深更半夜,更是自己吓自己 。
俗话说:“不怕七月十五的鬼,就怕端午节的水”,这是什么意思?

“不怕七月十五的鬼”,连鬼都不怕了 , “就怕端午节的水”,什么水这么厉害吗?
“就怕端午节的水”端午节前后,是收割小麦的黄金期 , 麦尖已经泛黄,籽粒已经饱满,阳光连续的照射,麦粒早已干得透透的,收割回家之后,就可以放入粮仓,或者转手卖掉 。
俗话说:“不怕七月十五的鬼,就怕端午节的水”,这是什么意思?

“就怕端午节的水”,是什么意思呢?只有广大的农民朋友才明白这句话,麦收期间,最怕的就是下雨 , 尤其是狂风暴雨,磅礴大雨,“风是雨的头” , 刮风下雨后,小麦容易大面积倒伏,让人心痛不已 。
俗话说:“不怕七月十五的鬼,就怕端午节的水”,这是什么意思?

倒伏的麦子,虽然也能收割 , 但是大大影响了效率,此时的麦粒已经被雨水淋湿,如果持续阴天降雨 , 麦粒则会开始发霉,辛苦了几个月的收成,就这么白白浪费了 , 浪费了人力、物力和财力,连成本都不够 。
俗话说:“不怕七月十五的鬼,就怕端午节的水”,这是什么意思?

割一亩正常小麦要50元,倒伏小麦要100元,回到家之后更麻烦 , 还要进行摊晒,本来就可以储存的粮食,经过这么一折腾,卖相不好看,品质也下降了 , 卖不上高价钱 。
总结“鬼”虽然可怕,但是面对保障生活的粮食,正在遭受侵害,人们更害怕后者,这是农民朋友赖以生存的唯一来源 , 除了打点零工,就指望庄稼的收成了 。
俗话说:“不怕七月十五的鬼,就怕端午节的水”,这是什么意思?

进入6月份以后,天气愈发的炎热 , 天气的变化最明显,光照增强、雷雨增多、温度升高,北方天气最大的好处,就是下雨后就是晴天,很少有连绵小雨的情况出现 。
很多农民朋友,宁愿出去打工 , 也不愿意种地,这个就是主要原因,真心祈求今年的麦收顺利,让麦粒干爽的入仓,大家都能卖上一个高价格 , 开开心心数票子 。
俗话说:“不怕七月十五的鬼,就怕端午节的水”,这是什么意思?

还记得三十年前的麦收,相当麻烦,至少也要半个月,全是镰刀收割,最怕下雨了,现在科技提高了,全是收割机,甚至一天的时间,麦粒就全部进家 , 为农民大大降低了损失,提升了效率 。
不怕七月十五的鬼,就怕端午节的水” , 在古代的时候,祖先们就察觉到了这种天气,强降雨影响麦收,所以才有的这句俗语,让后人可以参考一下,减少损失 。

相关经验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