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多朋友来西安玩,基本都会问我一个问题,那就是陕西有这么多好吃的 , 可为什么没有形成自己的菜系?刚开始还真没思考过这个事 , 最近闲暇之余也琢磨了一下 。
要说陕西没啥吃的,那可能连外地的朋友都会摇头,不算陕南的"白血海参"、"汉江八宝鳖"、"秦巴四珍鸡"、“紫阳蒸盆子”、"烧鱼梅"、"商芝肉"、"苜蓿肉锅贴"、"薇菜里脊丝",也别提陕北的"铁锅炖羊肉"、“烤全羊”、"羊肉冻豆腐"、“芙蓉面”、“羊杂碎”、"拼三鲜"、"洋芋擦擦"、"塞上大烩菜"、“荞面饸饹”、“猪肝碗托”,单单西安的美食就足以让人流哈喇子!“酱牛肉”、“腊汁肉肉夹馍”、“灌汤包”、“肉丸胡辣汤”、“羊肉泡馍”、"葫芦鸡"、"关中肘花"、"温拌腰丝"、"奶汤锅子鱼"、"金线油塔"、"梆梆肉"、"盆景三皮丝"、"红油花肚"、"葫芦头"、"鱼羊烧鲜"以及几十种有名的面食 , 真的是让人眼花缭乱,味蕾大开!可就是这么多的美味,到底是为什么没有形成自己的菜系呢?我们可以用历史辩证的角度去思考 。
首先是因为气候与地理原因 。关中一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,由于黄河,渭河,泾河等水系发达 , 土地肥沃,从炎黄时代一直到汉唐盛世,这里的农业生产很繁荣,盛产稷,黍 , 麦,菽,稻等一些当时所谓的“精粮”,所以粮仓满满不饿肚子,人们就较容易满足 , 不用去思考怎么改良和发展更多的菜肴出来 。
其次是因为政治经济原因 。西安是十三朝古都,前期大一统的周,秦,汉,唐都在这里建都 。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,吸引了全国乃至当时全球的商旅学生往来,同时也带动了美食的交流 。东北的,西南的,沿海的,新疆西藏的,甚至中亚,波斯,天竺 , 高丽的美食都汇聚在一起,这里对于美食有着前所未有的包容,自然就凸显不出本地特色 。
另外,目前的八大菜系基本成型于明清时代,当时的东部及南部沿海地区属于经济发达地区 , 有地又有海,物产丰富,材料齐备 , 人们生活富足之余就有了口味的追求,烹饪也有了长足发展 。而当时的陕西远比不上上述地区的热闹繁荣,菜品自然也是默默无闻 。
【为什么没有“陕菜”一说?】估计还有一些别的原由,就不再细究 。若要认真起来,恐怕只一道菜都能写出几十万字的评论来 。总之 , 算得上菜系也好,算不上也罢 , 只要是美食,还管它是哪个菜系 , 都想尝上一口,品鉴品鉴!